海州:“三位一體”化解涉農糾紛
人民法庭作為群眾家門口的“法院”,肩負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職責。近日,從海州區法院召開的“妥善化解涉農糾紛 法治護航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院板浦人民法庭(簡稱板浦法庭)2023年共妥善審結涉農訴訟糾紛案件101件,其中調解、撤訴41件,形成調解、裁判、服務“三位一體”的化解涉農糾紛工作格局。
根據農忙季節涉農當事人時間不固定的特點,板浦法庭設立“農忙法庭”,靈活安排開庭時間,適時啟動“午間法庭”“假日法庭”,堅持下鄉巡回辦案,把法庭開到村社、田間地頭,現場開庭、調解、審理、送達,不耽誤農時農事,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對涉農案件優先立案和審理。形成涉農案件立案前多元化解與立案后“分調裁審”相結合的多層次解紛模式。充分運用“云上”法庭、連云港訴訟服務號、微信等平臺,積極引導線上立案、開庭、調解等,避免外地農民來回奔波訴訟。
板浦法庭深耕訴源治理,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訪辦、網格員、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設立“家門口”調解工作站,與本轄區全國、省、市、區四級人大代表開展聯動,共建調解工作站人大代表聯系點。其中在新壩鎮小蕩村,聯絡全國人大代表徐瑤掛牌“家門口”調解工作站。鎮、村、站“三級聯動”,形成“四調共建”基層解紛“一張網”的治理格局。2023年,涉農糾紛委托調解116件,成功調解35件。選定村居設法官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配備一名村居法官和一名專職人民調解員,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快速便捷低成本地解決糾紛。在新壩、錦屏等地設立巡回審判點,選取涉農土地租賃合同、買賣合同、勞務合同等高發、頻發糾紛,開展“巡回審判+就地解紛+普法宣傳”。
貼近鎮街、貼近網格、貼近群眾,服務鄉村振興。針對矛盾突出的涉農土地糾紛,板浦法庭與轄區鎮(街)政府建立協作機制,在訴前調解階段向當事人釋法說理、化解糾紛。以預防為先原則參與農村清產核資糾紛調處、農村土地清收工作。法官深入網格了解農戶、農村小微企業法律需求,指導涉農合同規范簽訂,指導幫助網格員運用法律知識化解矛盾糾紛。積極開展“法庭開放日”“送法下鄉月”“送法進校園”等普法活動,用涉“三農”典型案件現場明理釋法,倡導文明、和諧的良好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