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671915/2024-00095 | 分 類 | / |
發布機構 | 海州 | 發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 第80號建議的答復 | ||
文 號 | 海農復〔2024〕25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 第80號建議的答復
海農復〔2024〕25號
關于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
第80號建議的答復
曹開英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第80號建議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近年來,海州區立足大統戰思維拓寬視野,發揮優勢,深入挖掘鄉村人士資源,凝聚鄉村人士力量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打好鄉村治理“這張牌”。海州區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基層協商民主,推動建立村民參與、鄉村人士參與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積極推動村內德高望重的鄉村人士參與到鄉村治理當中,板浦鎮官廟村村民個人出資十萬元,為官廟村劉莊鋪設一條莊內路及連接羅永線瀝青路。交通的暢通不僅便捷民眾日常出行,修路工程作為重要的民生項目,在國家政策的持續推動下日益完善。然而,令人感動和敬佩的是,仍有部分個人自發地出資參與修路,為村集體謀求福祉。這種無私奉獻的行為,充分體現了個人對家鄉和村民的深厚情感。
二、牽緊產業興旺“牛鼻子”。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鄉村人士擁有普通群眾沒有的經濟和智力資本,他們對鄉村有歸屬感和認同感,能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渠道。浦南鎮浦北村鄉村人士于2022年成立了連云港水產交易中心,連云港水產交易中心現占地15畝,擁有交易區鋼結構大棚兩棟約920平方米,加水區鋼結構大棚一棟約430平方米,一座庫位350噸冷庫,日生產冰塊30噸制冰生產線一條。水產交易中心每日交易車輛一百多臺,日均淡水魚交易量在40萬斤,日均交易額160萬元,年交易額約6億元。交易市場每年向社會提供50個就業崗位。交易中心輻射海州區周邊及贛榆、東海、鹽城等地30多萬畝淡水魚養殖基地,周邊及全國水產中介經紀人3000余人。每年至少為600戶“漁民”增加收入。
三、譜寫鄉風文明“和諧曲”。在城市建筑、文化景觀中以碑刻、雕塑、楹聯等形式注入鄉村人士文化元素,用鄉村人士名字命名城市道路橋梁、亭臺樓閣等,以歌頌先人為主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群眾感悟文化、提升價值取向。同時,加強文化館、圖書館等區級場館與社區共同合作,開展一系列傳統文化活動,如培訓講座、技藝展示、文藝演出等,旨在匯聚鄉村人士力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涵育文明鄉風。
四、抓住經濟發展“好機遇”。為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提升集體帶富能力,板浦鎮涉農社區鄉村人士充分挖掘周邊現有資源優勢,主動溝通聯絡連云港咪騰服飾科技有限公司,創新“社企商合作經營”模式,弈活鄉村振興全盤棋,暢通群眾家門口的就業渠道,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感謝您對我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連云港市海州區農業農村局
2024年7月29日
聯 系 人:趙新翔
聯系電話:83086752
抄 送:區政府辦公室、區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委
連云港市
海州區農業農村局辦公室 2024年7月29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