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671915/2022-00136 | 分 類 | / 通知 |
發布機構 | 海州 | 發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印發《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的通知 | ||
文 號 | 海政辦發〔2022〕23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印發《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23號
關于印發《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的通知
各涉農鎮街、園區辦,區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蘇農機〔2022〕4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發〔2022〕1號)文件精神,經研究制定了《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29日
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
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我區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物質裝備支撐,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蘇農機〔2022〕4號)文件精神,落實好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簡稱“示范區建設”),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現就加快推進省級示范區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實施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兩大行動”。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強化科技支撐,突出分類指導,積極探索農機“兩融兩適”發展路徑,加快智能綠色、高質高效農業生產裝備與技術全程全面示范推廣應用,大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管理水平,推進全區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目標
以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建設一批高水平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園區),推廣一批智能綠色低碳農機裝備技術,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農機與農藝、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成果,提升農機裝備質量和全程全面機械化水平,構建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格局。三年時間(2022年—2024年)完成示范區建設任務,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總體達到70%以上。
三、建設內容
示范區建設主要包括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綠色化應用、“宜機化”配套、服務能力增強6個方面內容。
1.全程機械化。主要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提檔升級。注重補齊小麥機播、水稻機插秧、玉米機收、大豆機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具保障等短板,進一步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
2.全面機械化。圍繞區域內規模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其中蔬菜種植業、果茶桑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按照“一業一機”要求重點推進機械化。建設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開展先進適用農機裝備與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著力解決特色農業“無機可用”“無好機用”難題。
3.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加快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定位、自動導航、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服務中的應用。推廣新型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加快傳統農機智能化改造升級,建設“無人化”農場、信息化園藝、數字化漁場、智慧化牧場等應用場景的智能農機示范基地。加快建設農機信息化管理網絡系統平臺,推進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信息化管理,實現農機作業服務管理“一圖統攬”“一網統管”。
4.綠色化應用。推廣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生態型犁耕深翻、精量播種、高效施肥、精準施藥、綠色烘干、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加快電動農機等綠色清潔農機裝備與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探索構建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推廣應用服務體系,提高綠色低碳農機裝備應用水平,助力農業生產“碳達峰、碳中和”。
5.“宜機化”配套。加大設施大棚、果茶桑園、水產畜牧養殖場、農業園區、高標準農田等設施“宜機化”建設和改造力度,通過“改地適機”“引機適地”等方式,提升農機作業效率。開展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農作物以及其他特色農作物“宜機化”品種農機農藝融合試驗示范,提升品種培育推廣和農機作業融合發展水平。
6.服務能力增強。加快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農戶提供全程機械作業、農資統購、培訓咨詢及貯藏加工、產銷對接等產前產中產后“一站式”綜合服務。加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力度,培育特色農業機械化經營服務主體,積極探索特色農業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模式,提升農機全產業鏈全領域服務能力。
四、保障措施
各鎮(街)、園區、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堅持示范區建設與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相結合,確保示范區建設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1.強化組織推動。區政府成立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協調管理、工作安排、督查推進。區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強化配合,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區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示范區申報、方案制定、組織實施、工作落實以及配合督查評價等工作,邀請涉農領域相關專家,研究制定適宜的技術路線和技術規范,負責指導鄉鎮做好機具配備、制定農機作業路線;區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及財政補貼資金的監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州分局負責農業倉儲、烘干中心、設施農業等建設的用地規劃;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糧食和物資儲備;海州生態環境局負責農業資源的檢測和監管;各鎮(街)、園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領導,負責落實與推進,以及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園區)的布點和推薦工作。
2.強化政策扶持。省級財政安排示范區建設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全程全面機械化補短板提水平、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園區)、“宜機化”設施改建造、農機農藝融合示范以及示范區創建有關組織推進工作等。區農業農村局制定出臺作業補助、成套裝備補貼、示范區建設、“宜機化”改造等扶持政策,對標找差、補短板強弱項,確保按期完成示范區建設任務。
3.強化指導服務。區級分別成立示范區建設推進保障組和專家組,負責示范區建設方案論證、主推裝備與技術選型、業務工作培訓、技術服務指導等工作。區級要加強對鄉鎮(街道)任務分解落實、跟蹤協調、督促指導,確保示范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4.強化示范引領。根據特色農業產業種養殖規模10000為單位建設1個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圍繞選址科學、設施宜機、裝備配套、機藝融合、機信融合、保障有力等方面開展基地(園區)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先進適用、新型高效、智能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在大田農作物生產、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林果茶生產等農業生產全過程、全產業推廣應用,并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5.強化監督評價。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區農業農村局要組織開展中期建設情況評估,掌握示范區建設進程,督促加快組織實施進度。示范區建設資金要嚴格按照要求使用,不得用于與示范區創建工作無關事項。示范區建設工作完成后,資金使用情況必須開展審計,在通過區級審計部門認可后申請省級評價。示范區建設過程中,涉及建設重大調整、資金使用、政府采購等,要完善相關程序。
6.強化總結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短視頻等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等,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及時總結梳理創建過程中政策措施、技術路線、典型模式等亮點特色,提煉經驗,樹立典型,組織推廣,以點帶面。組織開展示范區建設工作專題宣傳活動,擇優推薦一批特色鮮明、政策措施新穎、工作成效顯著的典型在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努力營造示范區建設“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良好工作氛圍。
7.強化績效考核。將示范區建設納入政府考核內容予以推進。各鎮街要制定本轄區的實施辦法,細化工作方案,對標找差,按序時進度和發展目標及時推進。區農業農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示范區建設鄉鎮進行考核,對推進工作考核達標的鄉鎮由區政府予以通報表彰。
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
實施意見(2022-2025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發〔2022〕1號)、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9〕46號)和《江蘇省十四五農機化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為加快提升我區畜牧養殖業、林果茶種植業、水產養殖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等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全區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建設,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和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堅持政策導向與市場取向結合、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結合、協調發展與區域發展結合、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結合、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著力構建適應特色農業發展的農機裝備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形成裝備先進、保障有力、體系完善、生態環保的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格局。補短板強弱項,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區農機裝備基本滿足特色農業生產需求,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具配套比更加合理高效,農機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明顯提升,農機農藝融合更加緊密,農機作業宜機化配套條件全面改善,農機使用效率顯著提升,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全領域的農機技術體系、生產體系和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農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設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培育特色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區特色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超過70%。
三、主要內容
1.圍繞優勢促提升,緊盯弱項補短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開展特色農業機械化“四分”(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研究,各地圍繞優勢產業推進主要環節生產機械化,形成全區特色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扶持一批宜機化程度高、相對集中連片、產能較大的主體,指導其合理配置各生產環節所需農機裝備,明確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和作業規程。圍繞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著重解決當前生產中最急需解決的機械化問題。畜牧業著重提升畜產品采集機械化水平,林果茶業著重提升采收機械化水平,漁業著重提升捕撈機械化水平,設施農業著重提升種植機械化水平,農產品初加工著重提升脫出、清選、保質環節機械化水平。引進先進農機裝備與技術,開展試驗示范,補齊短板,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深挖潛力,提高農機裝備使用效率。
2.開展示范基地(園區)打造行動。按照園區先行、引領發展的思路,選擇經濟實力較強、農機化要求迫切、種養業態相對穩定的園區,進行建設規劃,為其量身制定農機化發展方案,提高園區農機化發展的科學性與可行性。按照“一業一機”要求,圍繞裝備配套、“宜機化”改造、機藝融合、機信融合、保障有力等方面,以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各類農業園區和規模經營主體為載體,統籌協調整合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及其他涉農項目資金,集中力量建設一批行業齊全、水平先進、可看可學的特色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
3.開展農機智能化、信息化提升行動。加快各類示范園區信息化建設步伐,推廣應用傳感技術、智能監測、遠程控制等信息化技術,打造一批特色農業智能農機示范基地。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應用,鼓勵經營主體進行物聯化、智能化設施與裝備升級改造。加快信息化、智能化裝備與技術的試驗示范與應用步伐,推廣高端智能化特色農機裝備。
4.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高效發展。積極探索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服務機制,加快培育特色農業機械化新型服務主體。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機作業公司積極參與特色農業全程機械化服務。做好機具與服務對象的對接工作,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積極拓展作業服務空間,通過合同訂單、托管服務、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具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特色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
5.推進農機人才培養深化發展。加快培育特色農業機械化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鼓勵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辦領辦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加強基層農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基層農機管理推廣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和知識更新,各涉農鄉鎮確保配備1名以上專職農機管理推廣人員。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將發展特色農業機械化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指標體系,依照省、市鄉村振興考核內容,按照目標化管理的要求,強化責任考核力度,落實工作責任。成立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協調管理、工作安排、督查推進。區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強化配合,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區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方案制定、組織實施、工作落實以及配合督查評價等工作,負責指導鄉鎮做好機具配備、制定農機作業路線;區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及財政補貼資金的監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州分局負責農業倉儲、烘干中心、設施農業等建設的用地規劃;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糧食和物資儲備;海州生態環境局負責農業資源的檢測和監管;各鎮街、園區負責落實與推進特色農機化發展的相關事宜。
2.強化財政扶持。整合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建設資金和購機補貼資金,每年重點扶持一批特色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特色農業機械化作為地方財政支農資金扶持的重要內容,加強扶持。向本地急需和未列入中央、省級補貼范圍的特色農業機械、農業設施“宜機化”改造等方面合理傾斜,強化對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農機生產制造企業的金融支持和信貸服務,促進高效節能、智能環保機械發展,做到裝備數量增長和結構優化同步推進,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與特色農業機械化協同發展。
3.強化總結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等,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及時總結梳理政策措施、技術路線、典型模式等亮點特色,提煉經驗,樹立典型,組織推廣,以點帶面。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活動,加強交流和學習借鑒,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4.強化績效考核。將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納入政府鄉村振興考核內容予以推進,由區農業農村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各鎮街進行特色農業機械化考核,各鎮街要細化工作方案,對標找差,按序時進度和發展目標及時推進,共同加快我區特色農機化高質量發展。
附件: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附件
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 陳 飛 區政府副區長
副組長: 杜天?!?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蔣德恩 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水利局局長、
鄉村振興局局長、區委農辦主任
成 員: 張建光 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許峻瑜 區財政局副局長
顧德習 區發改局黨委書記
闞 巍 市自然資源局海州分局副局長
江世亞 海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張立芹 浦南鎮黨委副書記
王星光 新壩鎮副鎮長
唐玉燦 錦屏鎮黨委副書記
葛加龍 板浦鎮黨委統戰委員
丁 慧 寧海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副書記
江 健 花果山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委員
祝傳山 南城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
張道勇 洪門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李 娜 朐陽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委員
高 亮 新浦工業園黨委委員
劉人輔 海州工業園黨委委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10個工作推進和保障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協調、督促、落實。辦公地點設在區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德恩同志擔任,副局長張建光同志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綜合組負責編制創建工作方案。區級臺賬資料的搜集、整理、裝訂等業務,并負責督促鄉鎮做好鄉村兩級的臺賬工作;負責創建有關會議的組織籌備、綜合匯報材料起草、文件印發、新聞宣傳等工作。資金保障與監督工作組根據政府文件及獎補政策,負責創建工作資金的預算、報賬和審批工作。畜牧機械化工作推進組負責畜牧養殖機械化推進工作。設施農業機械化工作推進組負責設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作。林果茶機械化工作推進組負責林果茶機械化推進工作。高標準農田“宜機化”工作推進組負責高標準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漁業機械化工作推進組負責漁業機械化推進工作。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推進組負責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工作推進組負責智能裝備推進等工作。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推進組負責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工作。
海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29日印發
解讀鏈接:關于《海州區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州區特色農業機械化推進行動實施意見(2022-2025年)》的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