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70012/2023-00029 | 分 類 | / 通知 |
發布機構 | 海州 | 發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印發《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號 | 海農〔2023〕66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對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林地范圍外的森林資源開展小班區劃和屬性調查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印發《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鎮(街道)政府(辦事處)、高新區各園區辦,崗埠農場、云臺農場:
根據《江蘇省林業局辦公室關于印發2023年全省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林辦資〔2023〕6號)、《連云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開展2023年全市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的通知》(連自然資發〔2023〕219號),全省開展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為順利推進此項工作,現將《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印發執行,并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林長制督查考核、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及“雙碳”戰略實施的有力支撐。區級林業部門要切實扛起組織實施本轄區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的主體責任,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細化責任分工,落實保障措施,要及時組建調查監測專業隊伍,要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范;各鎮街、農場、園區應積極配合區級林業部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保證成果質量,按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2023年綜合監測各項任務。
附件: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
連云港市海州區農業農村局
2023年7月4日
附件
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
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印發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技術方案和技術規程的通知》(辦資字〔2023〕34 號)、《江蘇省林業局辦公室關于印發2023年全省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林辦資〔2023〕6號)、《連云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開展2023年全市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的通知》(連自然資發〔2023〕219號),明確我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目標任務等有關內容,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從新時期林業資源高質量保護發展需求入手,以國土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為統一底版,以現地樣地調查與遙感圖斑監測為基礎手段,結合國家下發的變化圖斑及各類資源增減變化檔案資料,協同做好年度林草濕調查監測、重點公益林監測、林業碳匯計量監測等常態化任務,強化與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工作銜接,掌握林草濕資源年度變化情況,更新林草濕資源“圖數庫”,為科學開展林業資源保護修復、監督管理、科學利用提供決策依據,為林長制督查考核、智慧林業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在省、市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框架內,統籌開展全區森林資源定期調查工作,查清森林資源基準底數,為年度綜合監測工作提供本底。重點聚焦林地內的小班優化更新,林地外的森林資源小班區劃和屬性調查工作。
二、工作任務
(一)森林資源定期調查
嚴格按照《全國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技術規程(試行)》和《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GB32/T 2168-2012)等相關技術規定,以2022年12月31日為基準時點,接續推進林地范圍內小班優化更新工作,同時采用遙感判讀與現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依據收集歸整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利用檔案資料,對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林地范圍外的森林資源開展小班區劃和屬性調查,全面查清全區范圍內各類森林資源種類、數量、質量、結構和保護利用情況,形成全區森林資源數據庫。
1.小班區劃。以收集歸整的森林資源檔案資料為依據,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底圖,以省級統一下發的森林資源預區劃圖斑為參考,對林地范圍外有森林資源覆蓋的小班進行區劃勾繪,確保小班符合《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有關區劃要求。
2.屬性調查。按照有關技術規程要求,對各類森林資源覆蓋小班的植被覆蓋類型、優勢樹種(組)、起源、年齡、樹種組成、齡組、喬木郁閉度/灌木覆蓋度、災害等級、災害類型、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每公頃株數、每公頃蓄積、蓄積量、森林類別、事權等級、林種、保護等級、林木所有權屬和林木使用權屬等主要林地林木保護管理因子、林分因子進行實地調查并記錄填報。
(二)圖斑監測
以國家下發的變化圖斑為基礎,結合收集的年度造林綠化、建設項目用地、林木采伐、生態保護修復、林業災害損失等業務管理資料,開展森林、草地、濕地圖斑監測,包括變化圖斑驗證核實、圖斑補充區劃和相關屬性因子完善并更新林草濕資源底圖,依據相關批準文件變更省級以上重點公益林,獲取2023年森林、草地、濕地資源現狀和變化數據。
(三)國家布設樣地調查
由省級統一委托第三方單位開展國家布設的森林、草地、濕地樣地調查工作,包括樣地測設、因子調查、樣地所在圖斑信息核實等,獲取省級森林、濕地資源的儲量、質量、結構及其變化數據。
(四)數據庫建設
在完善森林小班區劃、屬性調查和林草濕圖斑監測和樣地調查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基礎上,完成海州區森林資源調查監測數據庫,并納入江蘇智慧林業平臺。
(五)統計分析
開展統計分析,產出森林濕地現狀、動態和評價數據,統計計算全區和各鎮街、農場(園區)的森林濕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總量數據,以及森林濕地資源的質量、結構、生態狀況等方面的指標數據;編制全區成果報告。
三、組織分工
按照“市級統一領導、區級統籌負責落實、技術單位協助、鎮街配合、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和開展。區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綜合監測具體實施并對本轄區成果質量負主體責任。
(一)區級成立領導小組
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全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成立區級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領導小組,以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為組長、各有關科室(站)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具體組成如下:
組長:徐 卿 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成員
成員:李鳳鳳 區農業農村局林業技術指導站副站長
孫曉兵 區農業農村局森防站站長
戚長寬 區農業農村局林業技術指導站科員
劉國華 區農業農村局林業技術指導站科員
夏佳睿 區農業農村局森防站科員
區級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內綜合監測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對區級監測成果質量負主體責任,承擔區級工作統籌、組建專業調查監測隊伍、工作自查、匯總統計、成果編制和上報等工作。
(二)鎮街林業主管部門
鎮街林業主管部門負責配合區林業部門及技術協助單位組織開展本轄區綜合監測工作, 對監測小班屬性信息的真實性負主體責任。
四、進度安排
(一)準備階段(2023年5月底前)
印發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和技術要求;5月30日前落實工作經費,組建調查監測專業隊伍,按規定上報實施方案和隊伍組建情況,做好基礎資料準備等工作;組織參加省、市級技術培訓。
(二)調查監測階段(2023年9月底前)
1.森林資源定期調查。推進林地范圍內小班優化更新檢查匯總工作,全面開展林地范圍外森林資源內業區劃和外業調查。6月底前,開展并完成林地范圍外小班內業區劃,完成林地范圍內小班優化更新檢查修正工作;7月—9月,開展林地范圍外小班屬性調查,同步開展質量自查工作。
2.圖斑監測。8月底前,收集年度造林、用地、采伐、生態保護修復、災害損失等檔案資料并上圖;9月底前,根據前期收集的各類資源增減變化檔案資料,結合國家下發的變化圖斑,開展核實舉證、圖斑補充和底圖更新;做好與年度國土變更調查銜接;同步開展質量自查工作。
(三)匯總階段(2023年12月底前)
1.森林資源定期調查。10月上旬,開展并完成成果集中審核匯總,區級上報驗收檢查合格后的成果;10月底前,市級審核上報全市檢查驗收后成果;11月底前,省級開展并完成數據匯總、統計出數;12月底前,省級開展并完成相關成果產出等。
2.圖斑監測。10月上旬,區級上報檢查驗收合格后的成果;10月底前,市級匯總并上報檢查驗收合格后的成果,開展市級數據審核匯總、成果產出、市級報告編制,并將市級成果上報省林業局。
五、質量管理
鎮街林業部門對監測小班屬性信息的真實性負主體責任,區林業部門對本轄區監測成果質量負主體責任,以全程把控、預防為主、防檢結合、嚴肅追責為原則,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執行覆蓋準備工作、定期調查、圖斑監測、內業統計等關鍵環節的質量管理機制,注重措施落實,實施跟蹤監督,前一個工序達不到質量要求的,不允許進入下一工序,確保綜合監測成果質量。
(一)森林資源定期調查
1.小班區劃。開展小班區劃勾繪成果內業100%全查,并須標定每個問題點和填寫檢查整改登記表。
2.屬性調查。技術協助單位對每一個小班外業和內業100%全面檢查;鎮、區級林業部門對每一個小班外業和內業100%全面質量檢查;市級質量抽查抽取不低于調查工作量的6%進行外業檢查(其中有蓄積的小班占檢查數的70%),內業100%全查;省級質量抽查抽取不低于調查工作量的3%進行外業檢查(其中30%與市級檢查重疊,有蓄積的小班占檢查數的70%),內業100%全查。
小班區劃和屬性調查的檢查要嚴格按《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技術規程》有關質量要求,有森林資源覆蓋的小班邊界應與影像吻合,主要林分因子特別是植被覆蓋類型、小班面積、樹種組成、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平均年齡、喬木郁閉度/灌木覆蓋度、每畝斷面積、每公頃株數和每公頃蓄積等要符合質量控制要求,各類保護管理因子要與檔案資料一致;小班圖形的空間拓撲關系、面積求算、屬性數據的完整性和邏輯性、圖斑和屬性數據的關聯性等符合質量要求。
(二)林草生態綜合監測
嚴格按照《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調查監測質量檢查辦法(試行)》執行。
六、工作成果
綜合監測成果主要包括數據庫、統計表、圖件和成果報告等。
(一)數據庫。包括遙感影像數據庫、森林資源定期調查數據庫、林草濕圖斑監測數據庫等,以及調查監測資料數據庫和調查相關表格等電子文檔。
(二)實地舉證成果。通過現地核實拍照、無人機拍照、亞米級衛片、 檔案資料等方式形成的舉證成果。
(三)統計表。按縣(區)、鄉(鎮)統計的各類植被覆蓋類型面積統計表、各類森林草地濕地面積或蓄積統計表及各類分項統計表等。
(四)圖件成果材料。包括以鄉鎮為單位編制的林相圖,以區級為單位的森林資源分布圖、森林分類區劃圖和專題圖等。
(五)成果報告。包括森林資源定期調查成果報告和質量檢查報告,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成果報告。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以區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為組長、各有關科室(站)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海州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全面負責工作組織和管理。區林業部門是綜合監測工作的具體實施主體,要樹牢“本位”意識,做到全程參與,避免“一包了之”,要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統籌安排,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期,落實工作責任,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二)經費保障
為確保全區2023年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順利開展,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要求,綜合監測工作經費以地方保障為主,省級承擔國家布設樣地調查和森林資源預區劃工作經費支出,區林業主管部門要主動溝通匯報,積極申請經費支持,規范資金支出,保證工作順利開展。各鎮街、農場(園區)要積極配合區林業主管部門開展工作。
(三)質量保障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將“統一”理念貫穿工作始終,扎實做好與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的銜接工作,涉及林地、草地、濕地變化的圖斑,須組織全面核實舉證,可采用現地核實拍照、無人機拍照 、亞米級衛片、檔案資料等方式進行舉證。各級林業部門要主動對接同級自然資源部門條線,變化圖斑及核實舉證成果經縣(區)級林業部門與自然資源部門共同審核確認后逐級聯合上報,兩部門審核意見一致的,納入國土變更調查。地方自然資源部門審核未通過的圖斑,省林業局在認定正確無誤且經國家林草局直屬院審核后,將變化圖斑與舉證材料單獨上報國家林草局。
(四)統籌推進
國家級、省級公益林變化監測與林草生態綜合監測統籌開展,要如實全面反映已依法依規審核審批的國家級、省級公益林調出、 調入變化情況,并將相關批準文件與變化圖斑上傳平臺或單獨上報。嚴禁擅自調整公益林范圍、林地保護等級、森林類別、權屬、森林起源等重要保護管理因子。
(五)嚴明工作紀律
各級林業部門要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精神,轉變作風,嚴守紀律,規范開展工作,提升工作質效;堅持“嚴”的主基調,夯實廉政思想根基,保持拒腐高壓態勢,主動接受黨內監督及其他各方面的監督,做到廉潔自律、秉公用權,確保守住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增強保密意識,強化保密責任,落實保密管理各項要求,嚴禁私用或泄露,切實保障數據安全。嚴格執行新階段疫情防控的各項規定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