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及時雨”,澆灌民營經濟的“命運之花”綻放新光彩
2025 年 5 月 20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的出臺,猶如一場“及時雨”,精準回應了民營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更為法治化市場、法治化社會筑牢堅實保障。他澆灌的不僅是民營經濟的“命運之花”,更孕育了經濟迭代升級的永續基因。
從街頭巷尾的小商鋪,到科技創新前沿的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經濟無處不在。在全國經濟的壯闊版圖中,江蘇以其穩健且強勁的發展勢頭,始終占據著重要坐標。亮眼的數據,無疑是江蘇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最有力的證明。2024年,江蘇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8年的5.1萬億元提高到7.98萬億元,占GDP比重攀升至58.2%,撐起了江蘇經濟的 “半壁江山”。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 2024 年江蘇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更是令人矚目,89家民企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比2023年增加15%;3家民企入圍世界500強,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江蘇民營企業的強大競爭力。
從江蘇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一季度江蘇民營經濟創新活力和發展動能持續提升,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攀升11%。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工業整體水平1.8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4.5%。不僅如此,江蘇民營企業在行業標準制定和吸納就業方面成績斐然,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395項、國內標準1862項、行業標準1764項,吸納了全社會 90% 以上的就業人群,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與帶動性不言而喻。
江蘇民營經濟的這份 “成績單”,本質上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微觀鏡像。從蘇南鄉鎮企業的 “草根崛起” 到如今民企 “航母” 集群的全球化布局,江蘇民營經濟的成長軌跡,折射出中國民營經濟從 “補充角色” 到 “主力軍” 的蛻變歷程。然而,在發展的道路上,民營經濟也曾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權益保護的薄弱環節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此次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是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生力軍”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方針政策。這些具有開創性意義的 “第一次”,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將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重視與支持深深烙印在法治根基之上。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實施,是新起點,也是新征程。它讓我們堅信,在法治的護航下,民營經濟憑借強勁的發展動能與創新活力,將深深嵌入經濟體系的肌理,成為驅動產業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持續為全國經濟發展貢獻著 “智慧”與“力量”。(王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