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671915/2023-00049 | 分 類 | / 通知 |
發布機構 | 海州 | 發文日期 | |
標 題 | 關于印發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
文 號 | 海政辦發〔2023〕9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印發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9號
關于印發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崗埠農場、云臺農場,區各辦局,高新區各園區辦、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將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海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
方案(2023—2025年)
為推動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推進全區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加有力地支撐經濟轉型發展,根據《關于開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蘇知發〔2022〕2號)《關于面向縣域、園區開展2022年度江蘇省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工作的通知》(蘇知發〔2022〕84號)和《關于確定江蘇省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園區)的通知》(蘇知發〔2022〕116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知識產權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按照《江蘇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2021—2035年)》《江蘇省“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要求,強化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知識產權創造體系,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標準保護、高效益運用、高品質服務和高水平合作,大幅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理念,優化知識產權培育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健全知識產權轉化運行機制,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培育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基地。
(二)堅持聚焦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激勵和保護創新的重要作用,系統謀劃知識產權戰略布局,開展重點產業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最大限度地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立足我區知識產權發展實際,積極探索知識產權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充分釋放全社會知識產權創新活力,為全區創新驅動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四)堅持統籌協調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創新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強化知識產權體系與科技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對外貿易體系的深度融合,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和競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安全。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知識產權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制度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用得到充分顯現,完成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任務。
(一)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提升
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20%以上,有效注冊商標數量達到25000件以上,商標國際注冊量累計達到40件,新建一批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在重點領域形成一批高價值專利、高知名度商標品牌和高影響力核心版權。
(二)知識產權運用成效顯著增強
知識產權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創建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績效評價合格的企業數達50家以上,累計承擔省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企業達到8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新增金額超過6億元。
(三)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明顯優化
知識產權行政、司法保護機制基本完善,知識產權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案件結案率達到95%以上,投訴和舉報的回復率達到100%。
(四)知識產權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化知識產權服務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知識產權社會化服務機構。
四、重點工作
(一)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宏觀管理
1. 健全知識產權工作體系。落實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區考核目標體系,構建以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區、鎮街(園區、農場)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形成覆蓋全區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網絡。(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市場監管局)
2. 完善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做好國家和省市知識產權重大政策的銜接和落實,積極引導知識產權政策資金、信息資源和高端人才向海州集聚。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知識產權與投資、貿易、科技、金融、文化等政策的高度融合。加大對中國專利獎、省專利獎獲獎項目的配套獎勵力度,充分發揮專利獎對全區創新創造的激勵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區科技局、財政局、商務局、文體旅游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財政局)
3. 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機構建設,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二)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
4. 建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建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推動高水平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入駐海州,形成公共資源共享、配套設施齊全、服務項目齊備的知識產權服務集聚區。(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5. 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指導企業在擬進入的市場和行業申請商標注冊,拓展市場空間。圍繞新裝備制造、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的“四新”產業,引導企業使用商標名牌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效益,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開展“一鎮(街)一品”建設,加強“汪恕有”滴醋等傳統名特優產品、老字號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區發改局、科技局、工信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文體旅游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
6. 扶持版權產業發展。支持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等版權產業發展。加快培育網絡傳媒、文化娛樂、廣告設計等現代創意產業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網絡工程等技術版權產業。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加強民間文學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支持創作具有鮮明海州文化特色的作品。進一步完善作品登記和轉讓合同備案制度,擴大著作權運用,促進著作權市場化。開展打擊侵權盜版專項行動,優化網絡監管技術手段,加強對視聽節目、文學、游戲網站和網絡交易平臺等版權監管。(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游局)
(三)大力開展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培育
7. 實施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培育計劃。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企行動,圍繞軟件服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產業等產業,培育一批具有發明專利、馳名商標與名牌產品等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引導企業開展專利導航布局,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參與國標、地標和行標的制定。選擇一批技術含量高、創新優勢顯著的成長型企業,加強孵化培育。(責任單位:區發改局、科技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
8. 規范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引導企業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重點群體貫標覆蓋率,指導企業將知識產權管理貫穿研發、生產、銷售等經營全過程,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深入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引導企業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規劃,完善專利信息數據庫及其利用機制,建立維權團隊和侵權預警應急機制,強化知識產權資產管理。以申報省市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為依托,引導企業將知識產權戰略落實到企業日常工作中,實現創新水平、市場開拓、規模效益的提檔升級。(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9. 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發展。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制度,積極推動擁有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化。對擁有專利技術,特別是發明專利技術的企業,優先給予立項支持,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效應強的項目,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強、附加值高的專利新產品,提高知識產權對企業產值及利潤的貢獻率。圍繞“軍轉民、民參軍”融合發展方向,推動軍民結合知識產權雙向轉移和轉化運用。充分發揮專利獎的激勵作用,每年組織一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專利項目申報國家、省專利獎。(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
(四)持續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10. 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實行打擊與防范相結合、日常執法與專項治理相結合、重點整治與環境營造相結合,加大對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實施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增強專項整治行動合力,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侵權假冒多發的重點領域和區域,依法打擊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加大打擊利用互聯網、電視等媒體售賣假冒偽劣、侵權產品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海州公安分局、高新公安分局、區文體旅游局、市場監管局)
11. 深入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侵權熱線舉報投訴平臺建設和信息共享。支持商貿街區、行業協會、商會、企業深入實施“正版正貨”承諾推進計劃,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建設。加強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市場培育,引導市場主辦方和經營者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鼓勵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機制,制定知識產權信用治理專項規劃,及時收集知識產權司法審判、行政裁決、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等信息,根據失信等級將其納入信用信息系統。(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12. 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加大對知識產權預警分析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預警分析機制,適時發布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知識產權發展態勢報告。建立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協同運作的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機制,妥善應對和控制知識產權風險。(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
(五)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端發展
13. 優化促進發展的業務體系。加快知識產權業務體系建設,以“政策推動、項目引導”為抓手,用足政策激勵,加快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業務融合,著力推進知識產權創建、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內部連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業務體系,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的雙重作用,做好創新與市場的橋梁紐帶工作。(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
14. 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圍繞重點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需求,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與運用,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作用,建設以專利、商標和版權信息為主的知識產權咨詢和戰略分析系統,引導企業制定技術研發指南。(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高新區科經局)
15. 加強旅游、服務行業知識產權工作。加大旅游商品自主創新力度,加強對桃花澗、孔望山等旅游景點的開發保護。積極鼓勵飲食服務業開展以商標(商號)及專利(技術秘密)等連鎖經營,發展壯大飲食等服務業。(責任單位:區商務局、文體旅游局、市場監管局)
(六)著力強化知識產權宣傳培訓
16. 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推動知識產權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組織開展“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中國專利周、品牌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活動,增強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加大對重大知識產權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專利發明人獎勵等的宣傳力度,發布我區知識產權典型案例,講好海州知識產權故事,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社會氛圍,提高知識產權大眾普及度。(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市場監管局)
17. 培養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加強知識產權后備人才培養,引進培養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與服務人才,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工程師評聘工作。加大知識產權培訓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培訓常態化機制,逐漸形成一支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宣傳部、區市場監管局)
18. 培育知識產權人文環境。推動知識產權文化與法律文化、傳統文化、創新文化、誠信文化深度融合,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及時發布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宣傳警示作用。加大知識產權重大成果和創新典型的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公眾樹立“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市場監管局)
五、時序進度
(一)建設啟動階段(2023年1月—2023年3月)
區政府統籌推進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細化目標任務,全力抓好推進考核。通過新聞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活動,積極營造知識產權良好氛圍。
(二)實施推進階段(2023年3月—2025年10月)
深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開展調研,制定和完善促進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的政策措施。建立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細化任務清單,明確工作進度,扎實有序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完成。
(三)建設評估階段(2025年10月—2025年11月)
加強對建設工作的梳理檢查,各單位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組織專家開展第三方分析評估,形成《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評估報告》。
(四)總結驗收階段(2025年11月—2025年12月)
對照《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評估報告》,制定整改時間表,明確整改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整改任務??陀^總結工作經驗,形成書面驗收材料,提出驗收意見,報省知識產權局審核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把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實施知識產權年度推進計劃,實行目標責任制,明確分工,加強檢查督促和績效評估。
(二)加大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知識產權工作的財政投入,扶持資金向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承擔企業、培育高價值專利重點企業傾斜,向技術含量高、具有市場競爭力優勢的技術和產業傾斜,引導社會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知識產權投入體系。
(三)建立考核機制。區政府根據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內容,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完善知識產權工作考核機制。建立海州區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工作報告制度,對各部門、鎮街(園區、農場)及重點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加強督查推進,定期進行檢查、評估、考核和通報。
(四)營造輿論環境。加強對知識產權政策法規、保護途徑、典型案例的宣傳,以知識產權宣傳周為載體,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營造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范(縣域)的良好氛圍。